跳过视频

2021年,在包括永昆在内的中国昆曲成功申遗20周年之际,经习大大总书记关怀、关心,亲自推动抢救的濒危剧种永昆中的经典大戏《张协状元》入选浙江省经典保留剧目,折子戏《张协状元·游街》被送交中国昆曲博物馆收藏。【详情】

“六个人救活一出戏,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”。从剧种濒临失传,到林媚媚等六人救戏,再到剧种焕发生机,有“永昆人”的顽强坚守,更有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大大的多次关怀、永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守望相助。2021年,在包括永昆在内的中国昆曲成功申遗20周年之际,让大家回看永昆这种古老的艺术是如何走过保护、继承、创新、发展之路,充盈时代活力的。

永昆在历史上曾有过它的鼎盛时期,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,开创过前所未有的辉煌。然而,因历史原因,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这个贴近生活、雅俗共赏的剧种,最终以人员老化流失、行当不齐,继而走向衰弱,永嘉昆剧团随之撤销,永昆一度绝迹舞台,濒临失传。

  • 1979年,《贵人魔影》剧照

  • 1980年,《百花公主》剧照

  • 1981年,《墙头马上》剧照

  • 1982年,《贩马记》剧照

  • 1987年,《荆钗记·见娘》剧照

  • 为振兴“永昆”,2000年,永嘉昆曲传习所决定参加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。
  • 因演员紧张,永嘉昆曲传习所启用六个演员扮演十二个角色的《张协状元》。59岁的林媚媚出演张协。
  • 为完成演出,永嘉县政府相关领导、演员、商人等,纷纷捐款资助永昆排练。
  • 2000年4月1日,永昆在“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”一炮打响,《张协状元》获得一致好评。
  • 戏曲评论家郭汉城说:“这次的戏就算《张协状元》最好。”
亲历者口述

为振兴永昆,2000年初,59岁的永昆老艺术家林媚媚带头,六个演员扮演十二个角色,用永昆经典剧目《张协状元》参演学问部在苏州举办的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。

永昆一曲撼虎丘,独占鳌头。同年4月1日,永嘉昆剧《张协状元》在苏州开明大戏院演出,先后获得“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”“中国曹禺剧本奖”“中国戏曲学会奖”“文华新剧目奖”等国家级大奖。戏曲评论家郭汉城说道,“这次的戏就算《张协状元》最好。”

2005年5月20日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大大来到永嘉县丽水街,了解永昆的抢救情况。

2005年6月2日,习大大在永嘉县委县政府的报告里批示:永昆的保护要纳入我省非遗保护的计划之中。

永嘉学问底蕴深厚,学问资源丰富,在加快经济发展中要积极汲取历史经验,挖掘学问潜力,充分发挥优势,最终把传统的学问资源,转化为现实的学问生产力。

——习大大
在2005年5月4日-6月2日,短短28天时间内,习大大6次就非物质学问遗产保护工作作出批示,有力推动永昆的抢救工作……

沈不沉:四处奔走呼吁 “挽救”永昆艺术

林媚媚:“花甲小生”成永昆舞台佳话

黄光利:用一根笛子守望永昆四十余载 为五代演员伴奏过

徐律:百年永昆 薪火相传

由腾腾:百年永昆传唱中国 唱响世界

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永嘉昆剧一步步走向了更大的舞台,让越来越多的人聆听流转在瓯越大地的天籁之音。
  • 2005年,永嘉昆剧团恢复建制,政府部门增加编制,提供经费扶持,永昆从最初12人发展为现今38人的永嘉昆剧团。

    详情+
    政府部门帮扶

  • 2015年,永昆被纳入“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”,老艺术家林媚媚采用“一带二”形式传授昆曲。目前已有27出昆曲传统折子戏录制项目获专项扶持。

    详情+
    抢修濒危剧目

  • 2018年,永嘉县政府出台《学问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,坚持“送出去、请进来”,提高专业水平。

    详情+
    出台政策保护

  • 2020年,浙江与艺术职业学院与金狮贵宾永嘉昆剧团联合开设2020级永嘉昆剧校团合作订单班,招收35名学子。

    详情+
    校团订单式人才培养

  • 持续做好永昆“进礼堂、进校园、进景区”的三进工作,让经典走入生活,扩大永昆影响力。

    详情+
    推动永昆“三进”工作

学问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
学问兴,国运兴。
学问强,民族强。
没有高度的学问自信,没有学问的繁荣兴盛,
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。

——习大大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